据《明太祖实录》记载: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)八月,朱元璋曾与侍臣说:“人君一心当谨嗜好。”其意是说,当皇帝和做官都要小心嗜好。为什么?他说:“嗜好之间,治乱所由生也。”
这话可谓治国之箴言,喜好诗词的南唐后主李煜不仅亡了国,更因一首流传后世的代表作《虞美人》而丧命;创造了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最后成了金人的俘虏......因爱好而祸国殃民最终毙命的官吏更是不胜枚举:北宋宰相蔡京和明代内阁首辅严嵩都爱好书法绘画,前者饿死岭南途中,后者“寄食墓舍”而亡。
“不怕领导讲原则,就怕领导没爱好”,这是一些围猎者的秘籍,从古至今,屡试不爽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安局原副调研员、人称“玉石局长”的董龙,“玉不离身”,以玉为媒,广交“玉友”,深陷在不法分子用玉石编织的“围猎圈”里。他因收受下属所送玉石,与人合伙开玉石店,甘愿被私人老板“围猎”,充当黑恶势力“保护伞”,最终被开除党籍、取消退休待遇,并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。倒在”玉石“上的官员,董龙不是第一个。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“爱玉成痴”,说起玉石“顿感精神、眼睛发光”,平时玉不离手,一些老板四处“淘宝”,以投其所好。因“爱”被“围”猎,他最终掉进陷阱,进了“铁窗”,这几乎成了有“爱好”而祸至的落马官员的“通病”。
凡是人,皆有爱好,领导干部有爱好也很正常。普通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交往,较少受到利益的影响和牵绊。而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着一定的权力,社会交往广,接触层面宽,有求于己的人多,遇到的各种诱惑和考验也多,如果对自己的爱好不善节制,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,成为被拉拢腐蚀的对象,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破纪破法,直至使自己深陷囹圄,自古及今,概莫能免。因此,领导干部应把握好“爱好”的度,不能让其成为自己牟取私利的工具,更不能使其成为别人围猎的“靶子”。一句话,不能玩物丧志,更不可以身试法。
唯自治可以治人。领导干部不仅不能被爱好左右,还要“左右”爱好。北宋书画家米芾有弄石嗜好,达到痴迷的程度,但却能秉公断案:“我爱石,但更爱百姓。”鲁国宰相公仪休十分喜欢吃鱼,国人皆知,一些人便争相以优鱼敬献于他。他却从不接受,遵奉法度,按原则行事。封建官吏尚能“好”之有方,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能做到“好”而不露。吉林省水利厅原厅长汪洋湖爱吃鱼,但在水利厅工作12年,他坚持不吃鱼。郑培民爱好集邮,但他一生隐其所好,不给送礼者以丝毫借口……党员干部只有“爱”而不受,才能时刻保持自己头脑的冷静和清醒,慎好慎初、自律自警,防微杜渐、防患未然,让别有用心者无机可乘,保一生清白、一世廉洁。
古人云:“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,君子各以所好为祸。”可谓一针见血,说得透彻,党员干部当“各以所好为祸”, 一心谨嗜好,养成严谨的生活态度,抵御住诱惑,切断“爱好”与“陷阱”的通道,把握好爱好的尺度,不为“爱”所累,不为“好”所害,做到不奢求爱好,不张扬爱好,不放纵爱好,干净做人,清白做事。(乐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