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廉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。2022年以来,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、促进完善发展作用,以建设清廉济源政治生态示范区为目标,系统思维、超前谋划、重点突破、科学评价,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济源特色的清廉建设新路,为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。
谋篇布局、校准方向,促进清廉建设定位准、可落地
2021年9月,济源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:“建设清廉政治生态示范区,在全省‘三不腐’一体推进、建设清廉政治生态中探索济源模式。”
作为全省唯一、全国首个的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,济源承载着“河南探索”“全国示范”的时代重任。清廉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,需要也必须在全省走在前、作示范。
《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》出台后,济源紧紧围绕政治清明、政府清廉、干部清正、社会清朗目标任务,对清廉河南“四大工程”“十八项行动”进行分解、细化、量化和拓展,通过夯实工作责任、制定任务清单、完善推进措施、明确完成时限,构建起以政治领廉、惩治保廉、监督护廉、严管促廉、为民筑廉、文化育廉“六廉行动”为纲,以“加强政治生态监测治理、零容忍惩贪治腐、构建清廉济源数智监督平台、开展清廉单元创建”等十八项重点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清廉建设体系,明确了清廉建设的“路线图”“时间表”“任务书”,形成了目标明确、路径清晰、保障有力、有效衔接的工作格局。
抓纲带目、靶向施治,推动清廉建设解难题、求突破
“社保基金领域专项整治中,通过清廉济源大数据监督平台比对,短短3秒发现异常数据7315条,经核实追回资金171.71万元,党纪政务处分4人。”这样的监督质效是人力翻阅账单、不定期抽查等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,是济源拥抱数字化改革,深化“不能腐”的鲜活实践。
一年来,济源坚持把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方针方略贯彻到清廉建设全过程各方面,化“大战略”为“小切口”,以清廉建设的点上突破,撬动面上提升,带动全域共进。
“室组地”反腐惩恶,强化“不敢腐”的震慑。出台《“室组地”联动监督联合办案工作指引》,科学划分“六大联动单元”,实行办案资源统一调配、审查调查统一实施,构建多元化一体执纪执法办案新格局。2022年,留置人数和移送检察机关人数分别为去年的2.2倍、3.3倍,涉案金额和挽回经济损失金额分别为去年的4.8倍、35.8倍。
“大数据”赋能增效,扎牢“不能腐”的笼子。高标准建设清廉济源大数据监督平台,打造前台公示查询和后台监督管理两个系统,构建“人在干,云在算”线上监督和“云支持,人跟进”线下监督的新模式。截至目前,交办异常数据3.86万余条,核实问题数据1.2万余条,追缴资金2135.35万元,党纪政务处分12人,组织处理4人。
“廉阵地”固本培元,增强“不想腐”的自觉。着眼“愚公故里”的独特优势,着力打造集家风展示、警示教育、互动体验为一体的“济源·中华愚公清廉家风馆”。推进“文廉旅”深度融合,绘制全域清廉文化旅游示范图,打造五条清风文旅线。开展清廉单元“八廉同创”,推出30家可复制可推广的清廉单元特色样板,以清为美、以廉为荣的清廉生态不断孕育发展。
考核评定、生态画像,引领清廉建设可操作、成常态
探索制定《清廉济源政治生态示范区测评体系》,对清廉建设进行系统评价、全面评估,为清廉建设全面铺开、纵深推进赋能助力。
对照清廉河南具体要求,设定6个测评项目83项指标,开列8项负面清单,把清廉济源建设任务逐级分解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。同时,对测评内容、测评指标赋予分值权重,将主观评价和量化评价逐项相加,得出“清廉指数”,作为各单位政治生态分析评判的依据。
在此基础上,将清廉建设情况和“清廉指数”挂钩,设立“风清气正”“总体清廉”“生态一般”“亟待修复”“趋于恶化”五层等级,统筹开展年初预评、日常自评和集中考评,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精准“画像”和客观评价,并通过清廉济源大数据监督平台进行动态展示、对比分析、预警纠偏、生态修复,实现政治生态主动监督、精准监督、创新监督。
“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,永远吹冲锋号,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为清廉河南建设贡献济源智慧、提供济源实践。”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委员、纪工委书记、监察工委主任孙玉会表示。(燕凯 李涛)